跳到主要內容
youtube
106學年度第二學期員農新聞目錄 / 10-9員林農工6學生一起進科農公費班立志再生新農業

回106學年度員農新聞

員林農工6學生一起進科農公費班立志再生新農業

【記者陳仁義/彰化報導】

 長年為農牧業培育人才的員林農工,經常鼓勵學生研究、再生農村新價值,積極指導學生進入科技農業公費生專班,成為活化農牧業新血。今年屏東科技大學首先放榜的名單中,員農就有6名學生上榜,在高職生名單中佔15%,其中,畜產保健科張羽伶、陳郁苡、林柏全及姚友翔等4位都是傑農第三代,從小就在自家的養豬場或農田裡幫忙,卻不曾因起早睡晚的辛苦勞動而討厭農牧業,反而在升高中時選擇進入農校,此次「相招」再進科農專班,期許能再學習到新的技術,協助家人提高營運收益。 

2cc9b5fd-3811-4e1f-bdf0-b0792487c1ff.jpg

▲引導公豬上假母台(取精台)進行人工取精來配種繁殖,可有效降低豬隻健康風險,圖左起為相招進屏科大科農公費生專班的姚友翔、林柏全、陳郁苡、張羽伶。 圖/員林農工提供 文/陳仁義

 員林農工校長林玉芬表示,現在專業養豬場重視防疫,大都謝絕參觀,因此,大家對於豬的繁殖生育也愈來愈不瞭解,事實上,豬也講究採取「人工採精」。林柏全與張羽伶家中都養了一、二千頭豬,林柏全常以純熟的技術幫公豬採精,應用人工授精可減少公豬飼養數,且公豬與母豬不直接接觸,能減少各種皮膚病、外寄生蟲、生殖器疾病及傳染性疾病傳播,加上公豬一次射精的精液量能配種數頭或數十頭母豬,又可免除豬隻移動的煩累,所以現在大家都應用人工授精技術進行配種,但訓練公豬採精要很有耐心,不可有粗暴或凌虐公豬的動作。

b6e79853-ec92-4a88-95ca-0cd4725b89a8.jpg

▲圖左起員林農工學生姚友翔、陳郁苡等一起示範如何鑑別雛鴨公母。 圖/員林農工提供 文/陳仁義

 正番鴨因肉質鮮美,是國內最受歡迎的食補材料,鴨蛋有補心清肺、止熱嗽、治喉痛的功效,但新鮮鴨蛋略有腥味,所以常被醃製成鹹鴨蛋,醃製後更有滋陰養腎的功效,但公鴨與母鴨經濟價值不同,養鴨人家第一步就要先學辨別公母,但單以外觀辨別容易有誤差,陳郁苡、姚友翔說,他們都採用直接翻泄殖腔的方法,來進行公母鑑別。

 校長林玉芬並表示,農牧業是看天吃飯的行業,雖然現在有比較好的機器設備可以幫忙,但是一場疫病就可能讓整場的豬或雞遭到全面撲殺,一場大風雨就會讓整塊農田或菜田無法收成,損失都會相當慘重。

 另外,要如何改善農牧業現狀?在福興鄉種植花椰菜、美濃瓜等的陳郁苡希望多投入研究蔬果病蟲害防治問題,如減少落果、圍網等,因菜園中如放任落果,就易產生病蟲害,影響作物生長;而家住伸港的姚友翔則表示,家中長輩們辛苦種植水稻田和花生、芝麻田,常累得吃不消,期望引進現代化的農業機械,來取代目前大量人力需求及效率低落的問題,藉以減輕農民大量的體力負荷。

回106學年度員農新聞

員農新聞

105年起匯入紙本新聞新聞.電子報.影音資料.聲音檔案紀錄歷歷員農事蹟

跳至網頁頂部